《表1 明代福建官学藏书楼建设量统计(1)》

《表1 明代福建官学藏书楼建设量统计(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代福建官学藏书楼的发展及地域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建过藏书楼的学校数”即将凡曾建过藏书楼的学校(不论藏书楼最终是否被废)都纳入统计;2.“覆盖率”即建设过藏书楼的学校数占当地学校总数的比例;3.“修建/维护率”即仍存留藏书楼的学校数在当地建过藏书楼的学校总数中的比例;4.一些府学藏书楼的情况在万历后没有

明代府州县学藏书楼多被称为“尊经阁”。卜正民认为此名最初是在元代山东的济宁州学使用的[3]151。但其实在两宋时,如景德四年(1007)的闽清县学[6]406、绍兴七年(1137)的连江县学[7]、淳祐六年(1243)的兴化府学[8]及宝祐三年(1255)的仙游县学[9]等福建官学都已曾用尊经阁命名其藏书楼。只是宋元的官学藏书楼既不普遍,也未形成较统一的名称。即使在普遍以“尊经阁”命名官学藏书楼的明代,诸如“崇文阁”“稽古阁”“书楼”等名也偶尔出现在学校当中。它们均为相同建制的事物,故下文将其整合统计,并主要以“尊经阁”“藏书楼”进行叙述。宋元时,福建拥有藏书楼的官学共21所,其中最早的是兴化府学在咸平二年(999)建立的“御书阁”[10]2a,这比卜正民发现的最早的学校藏书楼(吉州州学于1032年建立的藏书楼)要早上近四十年的时间[2]。明代福建仅新增的官学藏书楼就达33座,这使拥有尊经阁的福建官学数量剧增到了51所(宋元时拥有藏书楼的永福县学、福宁州学及尤溪县学未将其重建),净增长率超240%。实际上,在文教兴盛的江南官学中也存在相似的增长趋势。这说明,明代既是各地儒学建制更趋完备的阶段,也是福建官学藏书楼建设的黄金时期。那么明代福建不同地区尊经阁的具体建设情况如何?笔者整合百余部方志的记载,对该问题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