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花旗银行2014~2018年绿色金融投资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表1 花旗银行2014~2018年绿色金融投资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绿色金融的现状与发展瓶颈——基于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视角的破局思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花旗银行社会责任报告。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更类似于“德国模式”的发展路径,而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难以逃脱该模式固有的弊端,即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由上层设计引导,发展动力是自上而下的,缺乏市场力量的塑造和内生持续性。而由政府牵头发展的原因,则主要源于绿色金融自身的特性:由于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且大部分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这一特征在国内外绿色金融投资领域均普遍存在。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截至2017年6月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情况,规模占前五的投资领域分别为绿色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前五项绿色信贷余额共计6.83万亿元(见图1)。另据各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和官网数据显示,花旗银行2014~2018年绿色金融业务规模达到953亿美元(见表1),其中清洁能源及高效利用占到了65%;高盛银行2012~2018年投资于清洁能源项目的金额达到了800亿美元;2017年汇丰银行宣布到2025年为止将在可持续性融资方面投入1000亿美元,并于第一年就已累计投入250亿美元;瑞士银行于2018年可持续性投资达到800亿美元,累计已达到3130亿美元。另一方面,虽然金融机构已经日渐具备绿色发展的理念,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但是从金融企业要求盈利的角度来看,资金投向绿色产业的动机并不强。并且出于经济发展的惯性,金融机构对于将资金转投新的绿色领域可能持谨慎态度。以上情况的存在,使得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各种优惠的财政政策,出台激励措施、发展规划等多方位支持。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才能顺利引导各方资金进入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