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峨眉齿蟾蝌蚪的10个功能性状》

《表1 峨眉齿蟾蝌蚪的10个功能性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峨眉齿蟾蝌蚪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性表现,如摄食、运动、营养循环、繁殖和反捕食等,而每一种功能性表现均可采用对应的功能性状来进行描述(Villéger et al.,2017)。在蝌蚪功能生态学研究中,常常关注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2个功能性表现,即摄食和运动(Zhao et al.,2017;许丹等,2020)。因此,一般采用多个生态形态学性状对蝌蚪的这2个功能性表现进行描述。一方面这些性状被广泛认为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蝌蚪的功能性表现,另一方面也满足功能生态学研究中选取功能性状的准则:即功能性状需要较为容易地在大批量样本中获取以便于开展计算和研究(Dumay et al.,2004)。参考Zhao等(2017)和许丹等(2020)的研究,共选取了10个蝌蚪的生态形态学性状作为其功能性状(表1)。作为无单位的比值,这些功能性状能够较好地排除蝌蚪个体大小对形态学变化的干扰(Winemiller,1991;Villéger et al.,2010)。在这10个功能性状中,体质量的对数转换值同时与蝌蚪的摄食和运动功能相关;口器形状、口器位置和眼睛位置等3个功能性状和蝌蚪的摄食功能相关;而尾部形状、尾部位置、尾部控制方式、身体形状、躯干弯曲形状和出水孔位置等6个功能性状与蝌蚪的运动功能相关。每一个功能性状都具有其特殊的生态学意义,如口器位置反映了蝌蚪在水体中捕食的位置,口器形状反映了蝌蚪的主要食物来源及获取,而尾部控制方式则反映了蝌蚪在水体中运动的推进能力和机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