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现有抗OP药物总结[3,9-11,18]》

《表1 现有抗OP药物总结[3,9-11,1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与最新指南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7版中国指南建议的抗OP药物治疗适应证包括诊断明确的OP或达到FRAX干预阈值的低骨量患者,并提出国内主要的抗OP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11]。表1结合各国最新指南推荐,总结了现有不同种类抗OP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表药物、适应证、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除中药外,其他几类药物亦被多国指南推荐。值得注意的是,2017版中国指南中提到了尚未获批OP适应证的特异性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体配体(RANKL)的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迪诺塞麦(Denosumab),其于2019年首先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骨巨细胞瘤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患者。其他新型抗OP药物亦不断研发上市,国外目前已获批准的新型抗OP药物还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类似物Abaloparatide、Romosozumab、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Bazedoxifene等。近年来,多数新药的获批适应证为绝经后OP。美国内分泌学会多次更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指南》[10],2020年最新版增加了新型药物Romosozumab,并更新了推荐治疗流程[18]供参考(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