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图3中不同区域的元素含量EDS分析》

《表3 图3中不同区域的元素含量EDS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纳米SiC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所示为Ti(C,N)-Ni/Co-5Si C和Ti(C,N)-Ni/Co-11Si C金属陶瓷的SEM形貌,表3所列为图3中不同组织的EDS分析结果。图3(a)中的(1),(2),(3)和(4)这4个点分别位于核芯相(黑色)、内环相(白色)、外环相(深灰色)和粘结相(浅灰色)中。由EDS分析结果可知,核芯相为Ti(C,N),内环相为富Ti的(Ti,W,Mo)(C,N)固溶体,外环相为富Ti,W,Mo的(Ti,W,Mo)(C,N)固溶体,而粘结相主要是含有W,Mo,Si,C等多种元素的Ni基固溶体。这进一步表明添加WC,Mo2C,Ta C,Cr3C2,Si C等碳化物的Ti(C,N)基金属陶瓷,其环形相的形成遵循溶解-析出机制[10-13]。一般认为,外环相的形成比形成内环相需要更高的烧结温度,因此在烧结过程中内环相比外环相形成时间早。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内环相中的Si元素比外环相中的少,表明Si C在Co/Ni中的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低温条件下,WC与Mo2C优先扩散溶解到粘结相中,达到饱和后在剩余的硬质相Ti(C,N)表面析出,形成富Ti的(Ti,W,Mo)(C,N)固溶体内环相。随温度升高,SiC溶解度增加,间隙固溶于粘结相中,且部分Si与粘结相反应形成Ni2Si相。图3(b)中所示的Ti(C,N)-Ni/Co-11SiC金属陶瓷的(5)点处为晶粒较大的游离相(白色),从表3可知该游离相为(Ti,W,Mo)(C,N)固溶体,游离相中W和Mo含量非常高。如前所述,SiC在Co/Ni中的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金属陶瓷中SiC含量较高时,在高温烧结条件下,大量SiC溶解于液相粘结相中,降低了其他碳化物在粘结相中的溶解速率,导致部分WC/Mo2C未完全溶解。部分固溶相在未溶解的WC/Mo2C晶粒表面析出,形成W,Mo含量较高的(Ti,W,Mo)(C,N)固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