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河姆渡文化消亡原因假说》

《表8 河姆渡文化消亡原因假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河姆渡文化的知识生产:学者群、知识域与学术谱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遗存,分析其中的孢粉类型发现当时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组成以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植被为主,气候较之现代更为温暖湿润,早期(距今约7000—6000年)年平均气温18-20℃(比现今高2-4℃),年平均降水1500—1800mm(比现今高200—400mm),后期(距今约5800年)开始气候转凉,植被组成中温带地区植被比例增加,森林面积减小(5)。自然环境的演变对河姆渡文化发展至关重要:距今约7300前,浙江地区海平面开始下降,宁绍平原海退成陆,河姆渡文化随后诞生于此。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多样的地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使得河姆渡文化迅速发展并达到繁盛,其后海平面上升造成了短暂的文化间断(1)。自然环境的变迁使得河姆渡文化于第三文化期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在5300年前后被南下的良渚文化取代。对其消亡原因,学者们先后提出了“海侵说”(2)“水患说”(3)“气候说”(4)“多因素综合说”(5)等假说(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