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700—1978年水利技术因素对流域内不同地形区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系数》

《表4 1700—1978年水利技术因素对流域内不同地形区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700—1978年云南山地掌鸠河流域耕地时空演变的网格化重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流域聚落的水利发展以民间自发的小型水利建设为主,是聚落自身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跨越聚落的中小型水利设施主要集中在流域的中下游河谷区和平坝区,山区与半山区相对较少。对清代和民国时期中下游河谷区、平坝区的水利技术驱动系数赋值为0.9,半山区和山区赋值为0.95。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建设发展迅速,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快速增长对耕地的压力,但从不同地形区来看,较大型的水利设施依然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44],所以这一时期水利技术的驱动系数将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赋值为0.7,半山区赋值为0.75,山区为0.8(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