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掌鸠河流域不同地形区内的聚落密度和潜在耕作半径》

《表6 掌鸠河流域不同地形区内的聚落密度和潜在耕作半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700—1978年云南山地掌鸠河流域耕地时空演变的网格化重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聚落耕地潜在分布范围。聚落耕地潜在分布范围是指聚落耕地可能的理论分布区域,主要由区域内聚落密度所决定。因山地流域内不同地形区聚落密度差异较大,本文利用Arc GIS软件将掌鸠河流域划分为中下游河谷区、平坝区、半山区和山区4个地形区[39],其中平坝区又以海拔2200 m为界(5)划分为2个亚区。根据每个地形区聚落的密度计算出聚落的平均面积,进而得出以聚落点为中心生成平均聚落面积缓冲区的半径r,在这里取相对较高于r的整数作为每个地形区中聚落的理论耕地分布半径R(表6)。从表6中看出,中下游河谷区的理论耕地分布半径最小,为550 m,其次是半山区和海拔2200 m以下的平坝区,海拔2200 m以上的平坝区最高,半径达到1000 m。以聚落点为中心,R为半径,对不同地形区的聚落作圆缓冲区,利用泰森多边形对生成的聚落缓冲区进行分割,得到每个聚落的耕地潜在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