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肿瘤恶病质防治机制》

《表2 肿瘤恶病质防治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肿瘤恶病质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肿瘤恶病质防治的中医治则,(1)健脾和胃法,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诊治“虚劳”的学术思想为中医治疗肿瘤恶病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张氏主张从脾胃论治肿瘤恶病质,认为属中医脾胃虚弱证,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当健脾、补脾,同时助胃气以消化饮食,可很好改善肿瘤恶病质虚劳症状。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白术烯内酯Ⅰ在中医中具有健脾和胃,协助脾胃运化的功效,一些相关的基础研究也表明了健脾和胃法在治疗肿瘤恶病质中的突出作用,如香砂六君子汤联合甲羟孕酮能有效改善恶病质患者食欲,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81];四君子汤可恢复肿瘤恶病质或者顺铂引起的体质量减轻,肠黏膜损伤以及前肢握力和肌纤维大小,可显著延长顺铂治疗下肺癌恶病质小鼠的生存时间[82-83];在诱导的脾虚型肿瘤恶病质小鼠模型中,白术的有效成分白术烯内酯Ⅰ可改善小鼠的体质量减轻,以及肌肉、脂肪、脾脏和胸腺的萎缩[84]。(2)脾肾双补法,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夏孟蛟等[85]基于“寒湿入营”病机的脾肾双补法治疗肿瘤恶病质具有确切疗效,该治法通过温补先后天之本,使寒湿得化,营气得和。研究发现脾肾双补法中药治疗通过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可有效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病质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86]。(3)健脾解毒法,张蕴超等[87]认为本病应扶正与驱邪相结合,代表方剂如消岩汤有扶正解毒祛瘀之功效。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发现改良型健脾解毒汤改善了肝癌恶病质小鼠的体质量、食物的摄入、腹水体积、腓肠肌,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以及MURF1和MAFbx蛋白的表达相关[88]。中药黄芩和苦参都具有解毒的功效,在顺铂诱导的肺癌恶病质小鼠模型中,黄芩在体内外都可以增强顺铂的疗效,对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恶病质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和腓肠肌耗损[89];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用于肿瘤恶病质的预防和治疗,有研究表明,苦参碱可以抑制2种E3泛素连接酶(MuRF1,MAFbx)并激活Akt/mTOR/FoxO3α信号通路诱导C2C12肌管中Akt,mTOR和FoxO3α磷酸化,减缓小鼠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并改善C2C12成肌细胞分化[90]。(4)补气养血法,肿瘤恶病质患者大多具有脾气虚,气血亏虚,营血失养的症状。益气养血汤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有效改善肿瘤恶病质状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脾胃运化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缓肌肉萎缩进程[91-94]。清暑益气汤联合黄芩干预化疗药物诱导的癌症恶病质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该中药方剂可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且腓肠肌耗损明显减少[95]。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人参皂苷Rb1可通过降低恶病质小鼠的TNF-α和IL-6细胞因子水平来减轻炎症,从而改善恶病质的症状[25]。红景天苷可以激活mTOR信号通路减少脂肪和腓肠肌的损失,减轻肿瘤负担并延长其生存时间,可有效缓解小鼠恶病质症状[96]。(5)行气化痰法,《丹溪心法》云:“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柑桔皮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柑桔皮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在中医中可被用于癌症治疗,有研究通过减少携带C26肿瘤的小鼠中炎性细胞因子来评估柑桔皮提取物对恶病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柑桔皮提取物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缓解C26腺癌小鼠的体质量减轻、肿瘤体积和降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提示柑桔皮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抗肿瘤恶病质和化疗副作用的中草药[97]。(6)活血柔肝法,部分癌症恶病质患者可能因为长期心情抑郁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日久形成瘀血阻滞,治疗当以活血柔肝通络之品。针对癌症恶病质阴虚血瘀证的治疗观察发现,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可改善恶病质患者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98];当归有效成分减轻C2C12肌管萎缩并有效抑制了E3泛素连接酶MuRF1和MAFbx。经检测发现,当归有效成分与STAT3的SH2结构域结合,通过与Arg-609(SH2结构域的残基之一)形成氢键相互作用,有效抑制STAT3的表达,表明当归有效成分通过介导STAT3发挥抗肿瘤恶病质治疗作用[8];在患有肺癌的小鼠肿瘤恶病质模型中,芍药通过下调肌肉NF-κB信号通路和肌肉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MuRF1和MAFbx,恢复了荷瘤小鼠的骨骼肌功能和质量,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和IL-1β),表明芍药是一种潜在的抵抗恶病质的候选药物[26]。综上,多种药物治疗在肿瘤恶病质中的防治机制归纳总结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