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景观的需求》

《表1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景观的需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人格发展理论的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第四届国际兰展大赛作品“傣乡乌兰”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提高“公众共识”首先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求和价值找到公众需求点,提高公众兴趣,创造能够达到或超出公众心理预期的景观,从而延长公众对整体景观的感受时间,让景观向人们传达更多的信息。在设计中提高公众的参与性等于调动每一类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人们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需求,这就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景观的需求。徐力怡在十几年前就对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设计与学生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设计意见[7]。成都麓湖红石公园改造也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8],它通过分析和挖掘特定年龄人群对景观的需求来营造景观,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社交集会、娱乐休闲等多方面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西双版纳万达水世界在造景中也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景观的心理需求出发设置景观点,创造了老少皆宜的水上乐园。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要,为公众提供便捷。参照葛鲁嘉的环境需要分类[9],本文将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景观的需要分为以下几类:色彩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和自然需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