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利用方式对丘陵水稻土p H、有机质和容重的影响(红泥田)》

《表4 利用方式对丘陵水稻土p H、有机质和容重的影响(红泥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期非粮化利用对水田土壤碳库及酸度和容重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壤中矿物结合态碳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有机碳的变化相似。除个别情况外(滨海平原的果园),水田用于蔬菜地、果园、竹园、茶园和苗木等“非粮化”生产后土壤矿物结合态碳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由表1~4可以看出,滨海平原水田改为蔬菜地、苗木地后,土壤矿物结合态碳平均分别比水田下降22.55%和45.91%,而用于果园后土壤矿物结合态碳略有增加,平均比水田增加9.53%。河谷平原水田改为果园、竹园、茶园后,土壤矿物结合态碳平均分别比水田下降38.55%、1.18%和10.66%。水网平原水田改为果园、蔬菜地和苗木地后,土壤矿物结合态碳平均分别比水田下降19.39%、26.50和343.14%。丘陵地区水田改为茶园、竹园、果园和苗木地后,土壤有机碳平均分别比水田下降10.67%、32.66%、55.15%和61.39%。除滨海平原的蔬菜地外,“非粮化”生产后土壤矿物结合态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矿物结合态碳的下降比有机碳的下降更为明显。由于矿物结合态碳是土壤中较为稳定的有机碳,矿物结合态碳占有机碳的比例的下降说明“非粮化”行为可明显影响水田土壤中的稳定性有机碳。土壤中颗粒态碳的变化与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碳的变化不同。滨海平原水田用于蔬菜地、河谷平原水田用于果园、水网平原水田用于蔬菜地和苗木地、丘陵地区水田用于果园和苗木地后,土壤颗粒态碳呈现下降,而其他情况土壤颗粒态碳呈现增加。颗粒态碳是土壤中活性较高的有机碳,其数量与有机碳进入土壤的数量有关,种植蔬菜表现为颗粒态碳下降与蔬菜地产生的枯落物较少有关,而苗木地、茶园、竹园和果园具有较高的枯落物,因而其土壤的颗粒态碳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