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腐蚀3,12和24 d后锈层中α-FeOOH的相对含量和α/γ*值》

《表2 腐蚀3,12和24 d后锈层中α-FeOOH的相对含量和α/γ*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强耐候钢焊接接头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腐蚀初期,焊接接头表面生成一层不连续、薄且疏松(图10)、对基体屏蔽作用较弱的腐蚀产物,溶液中侵蚀性离子(如Cl-)仍可通过锈层直接进入到焊接接头基体表面,但因腐蚀产物的部分覆盖,减小了电极的活性面积,故虽然仍存在电偶腐蚀效应,但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少。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焊接接头锈层中Fe3O4进一步转化生成α-FeOOH,γ-FeOOH也可以转化为α-FeOOH,导致锈层中α-FeOOH含量不断上升,α/γ*值不断增大(图11和表2),锈层开始分为内外两层,且内锈层极为致密(图10),导致锈层对钢基体的屏蔽作用显著提升,锈层的阻抗大大增大(图13)。致密性锈层的形成导致焊接接头的电偶效应大大减弱并逐渐稳定,从而使得耐候钢焊接接头BM的电偶电流持续减小,大约到第6 d后逐渐趋于稳定(图6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