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通过金融机构渠道外流的农村资金规模(2007—2017年)》

《表4 通过金融机构渠道外流的农村资金规模(2007—201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体系循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透视——基于马克思空间异质再生产模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透视我国的金融体系可知,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在农村地区吸收与发放贷款的三大金融机构,如果这三大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吸纳的资金完全用于农村,则农村的资本不存在漏出效应;如果从农村吸纳的存款大于向农村地区发放的贷款,则存在漏出效应。对三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来源与结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这三大金融机构都对农村资本产生了漏出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吸纳的大部分存款通过缴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资金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大量流出;二是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措施的施行,其在农村地区设置的分支网点也较少向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贷款,呈现出只吸存不放贷的趋势;三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1989年就开始吸纳农村储蓄,但针对农村地区的贷款业务直到2007年才开放,近20年时间里,邮储储蓄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城市吸取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功能。为了测算通过金融机构外流的农村资金规模,我们参考姚耀军等采取的两期存贷款余额之差法[20],具体思路是通过加总每年所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余额并测算出当期的存贷款差额,这一存贷款差额与下一期的存贷款差额的变化幅度就是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外流的资金规模(1)(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