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78-2017年我国农村存贷规模以及信贷资金流出的情况》

《表2 1978-2017年我国农村存贷规模以及信贷资金流出的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问题与路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金融年鉴》整理,2015年取消城乡差别后不再统计城乡存款余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资金流动密切,特别是农村资金在较长时间内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总体而言,主要途径是价格渠道、财税渠道和金融渠道。从价格渠道看,“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推动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据统计,“剪刀差”占农民总负担比重一般在40%左右,最高时曾达到70%。1991-1997年,农村资本通过价格渠道向城市输送了12666亿元[4]。从财税渠道看,国家一直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支农资金不断增加,从1981年的150.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387.6亿元。同时,农业各税和乡镇企业税是国家财政从农村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资金通过财政渠道流出的主要方式。农业各税从1981年的28.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932.6亿元,乡镇企业税也从1981年的34.28亿元激增到2012年的12457.62亿元,加剧农村资本通过税收方式外流的现象。[5]从金融渠道看,城乡资金流动主要以吸收农村存款和向农村发放贷款方式实现。总体而言,金融渠道像是市场机制的“抽水机”,将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向城市。[6]农村信贷资金净流出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2013年农村净流出额已达到50.1万亿元,从农村存款余额占社会存款余额的比重始终高于农村贷款余额占社会贷款余额的比重,2013年分别占到12.03%和9.85%(见表2)。城乡资本通过信贷渠道的主要特征是农村资本持续流向城镇部门。2014年开始,这一趋势有所缓解,农村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开始上升,中央更加重视农村金融发展,农村存贷款余额占比之差由负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