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下结构破坏指标及破坏状态》

《表1 地下结构破坏指标及破坏状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下结构受到周围岩土介质约束,其破坏特性与地表结构有着明显差异。地下结构破坏类型根据触发原因不同可以划分为2类,其一:周围岩土介质的振动和变形引发的如地下结构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弯剪联合破坏、挤压变形和剪切变形等;其二:受地下结构周围岩土介质失效(如砂土液化以及断层错动等影响)引起的地下结构破坏[70-72]。在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结构破坏状态和破坏指标W的选取十分重要,且和上述2种破坏类型密切相关。对于经验易损性曲线,地下结构的破坏状态可由定性描述确定,如有无裂缝、破损、渗漏水或掉块情况等;而对于解析易损性曲线,地下结构的破坏状态则可根据破坏分析进行定量描述。通常,定量描述结构破坏的准则有强度、变形、能量等破坏准则。目前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较多采用强度和变形破坏准则,但不同的破坏指标有其相应的适用结构类型。因此,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统计了目前既有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文献中所使用的破坏指标和破坏状态,如表1所示,主要基于强度和变形破坏准则2个分类及圆形隧道、矩形车站、地下车库和综合管廊等4种代表性城市地下结构,破坏指标W定义的相关公式可见表1中给出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