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90—2018年各级生态风险面积》

《表2 1990—2018年各级生态风险面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晋北大型露天矿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异质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每个风险等级的面积与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综合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特征,可以发现,景观生态风险各等级比例差异较为明显,风险等级以中、中低、中高水平为主,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正态分布模式,且风险整体存在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2,图4)。1990年以中生态风险区和中高生态风险区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70.78%,低生态风险区与高生态风险区面积较少,仅占2.49%与9.66%。1996年高、中高生态风险区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8.98%与25.67%,面积高达28278.37 hm2。该结果表明,1996年大部分区域生态风险指数较高,即处于不安全状态。2000年其风险分布与1996年基本一致,高、中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19.15%与31.41%。总体上,1990—2000年,景观生态风险由中生态风险向中高、高生态风险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04年以中低生态风险区和中生态风险区为主,共占区域总面积的71.15%。将2004年与2000年相比,中低、中生态风险区面积分别增加了8.53%与18.82%,而高生态风险区降幅较大,下降了17.96%。2000—2004年景观生态风险由中高、高生态风险向中、中低生态风险转变,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2009年与2014年均以中生态风险区和中高生态风险区为主,分别共占区域总面积的70.26%与72.80%,2018年以中生态风险区和中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共占全区总面积的66.46%。自2004年开始,平朔矿区的高风险区面积比均在4%以下,所占比例最小,且各等级生态风险面积比变化不明显,生态环境质量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