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主观感知的社区环境变化的因子载荷》

《表2 主观感知的社区环境变化的因子载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仅报告了垂直旋转后高于0.4的因子载荷。

本文采用受访者在第二期调查中自评的健康水平改善程度衡量居住迁移后的健康状况变化,受访者根据其搬迁后的健康状况与搬迁前的健康状况的对比在7分的李克特量表(1为“差很多”,7为“好很多”)上给出评分。住房特征主要包括搬迁前后家庭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住房产权的变化和住房类型变化三个变量,其中住房产权主要分为有房者(O)和无房者(主要为租房者,R)两类,并根据搬迁前与搬迁后的住房产权组合形成四种类型(O-R,O-O,R-O,R-R);住房类型被分为商品房(C)、政策性住房(S)和其他住房(O)三类,进而根据搬迁前后的住房类型组合生成住房类型变化变量。社区特征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类指标。主观指标包括受访者自评的14个社区社会环境的评分,我们将两期的评分进行了差分以衡量感知的社区环境变化。为了减少变量的共线性问题,我们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将这14个变量的变化值合并为4个因子(如表2),并根据各个变量的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将这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外观与设计(NEF1)、安全与噪音(NEF2)、同质性与社会交往(NEF3)、设施与公共交通可达性(NEF4)。客观的社区环境指标主要包括3个变量—综合性设施可达性变化(DAccess)、社区步行环境友好程度变化(DWalkability)和社区的城市区位变化(LocationChange)。其中,DAccess根据搬迁前后步行时间在15分钟内的公交站、菜场、公园等设施的数量变化生成;DWalkability根据搬迁前后社区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隔离情况将社区的步行环境变化分为三种情况(从隔离到不隔离、无变化、从不隔离到隔离);Location Change则根据搬迁前后居民住在城区(四环内I)与郊区(四环外S)的组合生成。个人与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变量基本遵循已有研究的分类,这里不再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