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野蚕丝出口表》

《表1 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野蚕丝出口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清时期柞蚕业兴盛原因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王元綎辑《野蚕录》卷4《野蚕丝出口表》,国家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商务印书馆铅印本,第88b-90a页。

清中叶时,柞蚕逐渐由山东半岛引种至全国各地,使得其产量大增[10](P207-209)。就其表现而言,柞蚕丝和茧绸成为外贸中的大宗,而其成为商品大宗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在外贸中占据顺差的优势地位。据史料记载“泰西(4)古无蚕种,凡丝皆仰给于中国,故通商之始,丝之出口日旺……野蚕之兴较晚,然在西北一带已为商货出产大宗”[5](P105a)。故因中外通商时,欧、美各国不产蚕丝,因此丝及丝织品单向销往国外,起初应以桑蚕丝为主,之后柞蚕丝日益占据外贸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的野蚕丝出口表(表1)和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六年的茧绸出口表(见次页表2)亦是证明柞蚕丝及茧绸成为大宗商品的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