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降水量地点微地形土壤含水量比较》

《表2 不同降水量地点微地形土壤含水量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陕北黄土区不同降水量地点微地形土壤干燥化效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研究样地不同微地形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微地形不同研究样地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

双因素(不同降水量地点和不同微地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量地点、不同微地形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降水量地点各微地形浅层(0~2 m)和深层(2~10 m)土壤含水量的对比分析可知,白豹各微地形浅层和深层土壤的含水量均显著高于王洼子(见表2)。在降水量较低的王洼子,不同微地形浅层土壤含水量介于8.12%~10.18%,平均值为8.93%,深层土壤含水量则介于4.90%~8.39%,平均值为6.47%。在降水量较高的白豹,不同微地形浅层和深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介于13.35%~18.29%和9.11%~13.24%,平均值则分别为15.56%和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