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92—2015年GDP与CPI目标值》

《表1 1992—2015年GDP与CPI目标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央行偏好识别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检验——基于不同产出缺口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92年至2015年各年向全国人大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其中,1992年至1996年报告中没有给出CPI的目标值,但给出了PPI目标值,因此表1中1992年至1996年CPI目标值为PPI目标值。

与美联储不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物价稳定,保证经济增长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目标。另外,我国政府的考核机制导致中央银行存在依据实际产出增速与目标增速偏离进行利率调控的政策动机。实际上每年在召开全国人大会议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都会提交关于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中将给出下一年主要经济指标的控制目标,其中就包括测度总体经济发展的GDP增速的控制目标和价格水平的控制目标(表1给出了1992年至2015年间GDP增速控制目标和CPI控制目标),考虑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人大提交的报告中“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部分相当于是对上一年报告中“下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执行情况的年度考核。因此,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可能更关注实际产出增速与目标值的偏离。为了测度我国中央银行的上述政策偏好,本文构建了实际产出增速和目标值的偏离测度产出缺口。由于实际产出目标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潜在产出,因此本文将实际产出增速与目标值的偏离定义为“伪产出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