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清末民国时期华侨在广西开办的部分矿场(1)》

《表1 清末民国时期华侨在广西开办的部分矿场(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华侨在广西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工商业为中心的讨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代华侨对广西工业的投资中,矿业备受青睐。这样的选择源于他们在海外打拼多从开采矿山开始,经验丰富,而广西矿产资源丰富,厚利所趋,海外华侨纷纷来桂投资兴办矿厂。据当时广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调查,1928—1935年,在省建设厅注册登记采矿面积在300公亩以上的矿业公司达66家[3]。经过相关学者的考证,属于华侨投资开办的有10家,有矿区17个[4]。由于矿山开发需要交通设施等相应产业的配套,因此矿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商贸的繁荣,圩市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奠定了其成为广西工业重镇的基础。20世纪初的南丹,华侨在此开办采用机器进行生产的矿场得到广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方便南丹与外界的联系,保障生产、生活的需要,省政府曾投资17万元修筑南丹矿区到怀远的公路。到20世纪中期,南丹一带已经街道纵横,楼房店铺林立,成为桂西北的工业重镇[5]。贺县也是近代华侨热衷投资矿业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贺县矿区矿工多达六七万人,每月所产锡砂达千吨,圩市热闹非凡,“每日傍晚,街上行人络绎,其拥挤情形,无异邕宁之苍西,梧市之大南也”[6],八步镇因此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