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广西空间贫困程度统计表》

《表2 广西空间贫困程度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喀斯特石漠化区多维贫困空间测度与格局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自然地理贫困。由表2和图3可知,广西各县市自然地理贫困数值处在0.167~0.953之间,均值0.477。微度贫困水平、轻度贫困水平、中度贫困水平、重度和极度贫困水平县区占比分别为13.83%、23.41%、25.53%、22.34%、14.89%(表2);中度贫困水平以上的县区约占62.76%,表明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对区域贫困影响较大。空间上,自然地理贫困较高的县区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区,如大化县、都安县、巴马县、东兰县、凤山县、融水县、马山县、忻城县、乐业县、凌云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等(图3a),其中片区内石漠化较严重的大化和都安两县自然地理贫困程度最高,其自然地理贫困指数值分别为0.953和0.889。该片区内土壤浅少贫瘠、基岩裸露、土石岩层贮水能力差,耕地多为坡耕地且支离破碎,植被破坏严重,塌方、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自然地理贫困较低的区域分布在全区14个地级市的25个县区,以桂中南地区和城市区为主,如南宁市区、柳州市区、北海市区、玉林市区等大中城市最低(图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