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井网形式最终提高采收率效果对比》

《表1 不同井网形式最终提高采收率效果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河油田Ⅳ1-3层系非均相复合驱井网调整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双河油田Ⅳ1-3区块经历过多次井网调整,目前采用的是不规则面积井网开发方案。为排除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采用概念模型对聚合物驱后非均相复合驱井网形式的适应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的油藏地质参数采用实际油藏数据。地质模型平面网格分布为100×100,网格步长15 m,垂向分为5层,每层有效厚度为2 m,孔隙度为0.2,平面渗透率为630×10-3μm2,残余油饱和度为0.317,原油黏度为6.25 m Pa·s。在该模型上,部署4套井网:五点法面积井网,反七点法面积井网,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和排状井网。为保证不同的井网形式总注采井数相同,设计五点法面积井网的注采井距为335 m;反七点法面积井网的注采井距是300~335 m;反九点法的注采井距为300~335 m;行列式井网的注采井距为335 m。4套井网的注采井距相差不大,储量控制程度基本一致。驱替方案设计为:水驱25 a后(含水率98.3%~98.5%)注入0.6PV的聚合物,后续水驱至含水率98%,再注入0.6PV的非均相复合驱体系,继续后续水驱15 a,注采比1∶1,注入速度为0.1PV/a。模拟结果(表1)表明,五点法面积井网提高采收率最高,开发效果最好,更能够满足聚合物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油藏提高采收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