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北京大学不同学部杰青的教育路径》

《表1 北京大学不同学部杰青的教育路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层次人才成长轨迹研究——以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283位杰青的教育路径划分为6类(见表1):I类为本科-硕士-博士(40%);II类类为本科-博士(16%);III类为本科-硕士-工作-博士(17%);IV类为本科-工作-硕士-博士(7%);V类为本科-工作-博士(7%);VI类为本科-工作-硕士-工作-博士(3%)。结果表明,北京大学杰青教育经历的主流为本硕博连读或本科-直博路径的连续性的教育经历(I类和II类);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再攻读博士生(III类)也较为普遍,而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再返校深造的整体比例较低。进一步观察出生年代差异,可以发现随年代增加,采取连续性教育路径的杰青比例逐渐提高,中途工作的比例显著下降,且在连续教育路径中直博生的比例迅速增加。教育路径的变化,一方面显示了北京大学杰青在学术方面的专精度逐渐上升,便于学术成果的积累,但也反映了科研人员对产业界的了解逐渐削弱,可能不利于成果转化。按学部结构划分,与产业界联系较为紧密的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的杰青更倾向于采取硕士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再攻读博士生的路径(III类),该结果与这两个学部需要更多的业界知识和资源的直觉相吻合。此外,地球科学部的杰青采取本科或硕士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返校深造(III类、IV类)路径比例较高,可能是地球科学部包含了遥感、规划、水文等社会需求较为旺盛、就业压力较小、就业待遇较高的热门专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