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本砌筑方式(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表1 基本砌筑方式(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福州上下杭近代建筑砖砌构造特点及成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上下杭近代清水砖建筑多选用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砖的尺寸种类多样,经实地测量,多数砖的长、宽、高尺寸比约为4∶2∶1,厚度普遍在40~50mm,长度多为230~240mm,宽度则在110~120mm区间内。砖尺寸公差较大,证实当时未出现机制砖。上下杭近代建筑多为“洋脸面”建筑(1)。在建筑外墙的砌筑中,上下两层砖在叠合时沿水平方向有一定的错位,形成交错的竖向砖缝,这就是砖的基本砌筑方式。上下杭地区常见砖砌筑方式包括“工字缝”“五层顺一层丁”“四层顺一层丁”“三层顺一层丁”与“梅花丁”等(表1)。“梅花丁”也叫“哥特式砌法”,常出现于清代宫殿院墙与西方哥特式教堂外墙上,属于较庄重的砌法,拉结性好,但较为费砖[3]。“五层顺一层丁”也称“美式砌法”[4],即为五层顺砖在两个丁砖层之间压半砖放置,利用间隔设置丁砖层的方式提高墙体整体拉结性,较为省砖[3],在上下杭地区砖构建筑中较为多见。“三层顺一层丁”与“四层顺一层丁”则在中国地方建筑中常有出现[3],“工字缝”即为“顺砖压半砖”砌法,此种砌法虽墙体拉结性相对较差,但较为省砖,且墙体灰缝少。而英式“一层丁一层顺”砌法在该地区建筑中十分少见,这或许与该砌法较费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