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G大调奏鸣曲》各乐章基本要素列表》

《表1《G大调奏鸣曲》各乐章基本要素列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贝多芬《G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1之1)的交响化音乐语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G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作品31之1)(以下简称《G大调奏鸣曲》)(2)是作曲家于1802年完成的三首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首,这也是贝多芬“从古典盛期奏鸣曲向新的发展路线过渡的作品”。从贝多芬编号为31的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来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其音响逐渐接近了作曲家的乐队作品,体现了贝多芬鲜明的个性。在1802年,贝多芬因为饱受耳聋病症的折磨,在极其绝望的情况下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但最终对音乐的信念使他放弃了轻生的想法,并决定在不幸中勇敢前行。《G大调奏鸣曲》虽不像作曲家之前写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作品27之2)及《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作品28)这样著名,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作为贝多芬较早的中期钢琴奏鸣曲,《G大调奏鸣曲》在多个方面都继承了作曲家早期奏鸣曲的创作思路和特点,如采用“快———慢———快”的三乐章套曲形式、各乐章的主调为近关系调、强调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运用动力性的节奏及戏剧性的音乐发展脉络等。该作品充满了明朗欢快、轻松幽默的音乐风格,同时不乏婉转美妙的旋律。《G大调奏鸣曲》各乐章都极具特色(见表1):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运用了切分节奏等表现了活泼幽默的音乐情绪,主部主题活泼诙谐,副部主题具有民间舞曲的特点;第二乐章运用了复三部曲式,这是一个具有歌谣特点的慢速乐章,音乐情绪优雅精致,主题优美抒情,该乐章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及一些轻盈的经过句;第三乐章运用了奏鸣回旋曲式,主部主题明朗纯朴,副部主题轻快简洁,音乐情绪清新甜美,尾声中发展了主部主题的材料,呼应了整个乐章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