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使用不同黏结剂的极片电解液溶胀率》

《表3 使用不同黏结剂的极片电解液溶胀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极的水性黏结剂制备与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SEHA-1∶11,PSEHA-3∶7,PEHA,SBR combined withCMC.

黏结剂对电解液的溶胀能力对于维持电极结构的完整性及锂离子的传递至关重要,黏结剂需要适度溶胀电解液以保证良好的锂离子传输通路。但过高的电解液溶胀会严重降低聚合物基体的力学强度和黏结强度,使导电剂、活性物质之间发生相互分离,甚至从集流体上脱落,造成电极结构的破坏,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1]。表3为极片在常温下浸泡电解液120 h后的溶胀率。在电极制备过程中,所用材料、制备工艺及配方完全一致,黏结剂种类为唯一变量,忽略孔隙率差异,认为极片溶胀比率主要由黏结剂决定。表中可以看出,采用苯乙烯及EHA共聚的黏结剂具有较SBR和PVDF更低的溶胀比率,120 h后最低仅为14.81%,而相同添加比例的PVDF溶胀率则达到了极高的42.31%,较高的溶胀比率极有可能会影响其本体强度及黏结强度,导致其在循环后期黏结力的降低,造成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