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人工智能+”产教联盟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表》

《表1“人工智能+”产教联盟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内生变量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经分析发现,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实施、服务学生等方面表现较好;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综合科研等方面大部分青年教师还比较欠缺,取得国家级以上奖励较少,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方面较为匮乏。同时,我们可以发现部分青年教师在经历了3~5年的新手期之后开始出现了倦怠、知识技能更新慢等问题。经抽样访谈分析,影响青年教师职业上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主体意识部分缺失造成的困扰。由于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产生的使命感降低;由于高职教师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与原有的职业认知产生了一定差距,随之带来的职业认同感降低而导致倦怠;由于教学、科研、指导竞赛、参加竞赛等工作发展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到的工作“瓶颈”期带来的恐慌、迷茫等导致职业满意度降低、产生自我怀疑。二是跨界融合带来的挑战。“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便是“跨界”,即要求高职教师的工作领域和能力领域要从“学校教学”延伸到“企业岗位”的各方面,具体要求是教师思维能力跨界、技术技能跨界等方面,即要求青年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到高职就业,对于专业教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工程师”素质方面有所欠缺。三是产业革命造成的冲击。高职教育是最接近产业的教育环节,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延伸,大量工作岗位或将被取代,或将需改造升级,尤其是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高职青年教师未来面临的必将是教育人工智能的工作环境,如果还是按照原始的板书加PPT的模式开展教学是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探索自身专业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及升级自身专业应用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