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要素分类》

《表1 基于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要素分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期我国生产要素的动态构成、特征及经济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类比产品市场,生产要素也可以依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分为四种[12]:(1)私人要素。即那些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管理才能以及技术,等等。(2)公共要素。即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各类生产要素。如在不考虑知识产权和人为限制的前提下,知识的供给具有无限性。再如那些免费的交通和互联网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制定出台的各种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公共管理等,若不加区别地面向所有企业则成为“公共要素”。(3)公共资源。生产要素中如山林、矿山、公海、草场等资源具备“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它们是隶属于“公共资源”范畴的要素。还有那些来自政府的特殊政策,若因政策有限性和时效性产生“挤出”效应,即所谓的“跑部钱进”、“能哭的孩子有奶吃”,也是归属于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范畴。(4)俱乐部要素。那些面向特定区域、特定主体提供的政策及制度类要素,基于“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成为“俱乐部”性质的生产要素(见表1)。不同生产要素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差异决定了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的差异,这既意味着不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方式和结果存在差异,也意味着现实中不同经济主体在各类生产要素的获取方式、获取途径和操作空间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