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黄河中游入汛时间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时间对比(1766—1911)》

《表1 黄河中游入汛时间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时间对比(1766—191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道光“河患”与定额河工银制度失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TCJ为长江中下游梅雨带结束时间;Tsmx为黄河中游汛期开始时间。本图来自潘威、刘楠、庄宏忠《1766~1911年黄河中游汛期建立时间研究》,载《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5期。

除了流量的“突变”之外,汛期开始时间也变得很不稳定(见表1)。黄河入汛时间总体上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结束时间相连续。中国东部季风雨带大概在4、5月登陆华南,6月静止于江淮形成梅雨,7月北跃入华北地区。根据潘威等人的研究,19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河中下游入汛时间极不稳定,过早与过迟的现象非常集中,如1827年(道光七年)黄河中游在4月末(表中4/6代表4月的第6个候,即4月25日至4月30日,下同)就入汛,而1847年则在9月底方才入汛。这种汛期到达时间的不稳定也指示了当时季风雨带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现象极易引发大涝或大旱(1)。汛期流量的突然增加和汛期到达时间的不稳定已经为清帝国的“治黄”事务带来严峻挑战,黄河下游流量过程是典型的多峰型,即流量升高的直接原因为洪峰规模增大或频率增加,这无疑给河防带来沉重压力。而与此同时,黄河下游“悬河”的发育也溯源而上到了河南境内,“再查河工用料之多寡总视工程之平险,如大河水小溜顺,新工无甚增添,则用料不致过多,备料即可渐省。近十余年来豫东黄河总因河底垫高,险工林立,统计每年除奏办岁添各料外,大汛添办料垛于防险银内支发者为数尚多”(1)。地貌条件的变化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洪涝致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