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60—2016年Ⅰ(印度洋—南海),Ⅱ(西太平洋),Ⅲ(东太平洋)区冬、春季海温距平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副热带夏季风到达江淮地区的时间、梅雨特征量的相关系数》

《表4 1960—2016年Ⅰ(印度洋—南海),Ⅱ(西太平洋),Ⅲ(东太平洋)区冬、春季海温距平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副热带夏季风到达江淮地区的时间、梅雨特征量的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江淮梅雨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及海温异常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通过α=0.01信度检验;**为通过α=0.05信度检验;*为通过α=0.1信度检验.

选取(5°S~5°N,40°~120°E)区域平均SSTA代表印度洋和南海暖池(Ⅰ区);(10°S~20°N,120°~160°E)区域代表西太平洋(Ⅱ区);(5°S~5°N,150°W~90°W)区域代表赤道东太平洋(Ⅲ区)。各区域冬、春季海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夏季风推进到江淮地区时间和梅雨特征量的相关系数(表4)可以看出,江淮梅雨期(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与Ⅰ区和Ⅲ区冬、春季海温均为显著正相关;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南北位置与Ⅱ区海温为显著正相关,而与Ⅲ区海温为负相关;副高西伸脊点则与Ⅰ区、Ⅲ区的海温均为显著负相关。说明当Ⅰ区和Ⅲ区海温偏高,Ⅱ区海温偏低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