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该靶点设计的抗肿瘤药物的全球专利申请量》

《表1 基于该靶点设计的抗肿瘤药物的全球专利申请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专利分析和专利布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经过前期的文献查阅,确定了以下40余类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靶点为分析对象:TNF,RasMAPK-MEK,RTK(TKI、BTK),EGFR(EGF),VEGFR(VEGF),COX,CD类分子,IGF,ErbB(Her),CDK,PDGF,p53,PI3K,proteasome,m TOR,JAK,BCL,C-SRC,HDAC,HGFR(HGF),PD-1(PD-L1),telomerase,WNT,ALK,ABL1,C-MET,PARP,NOTCH,KDR,C-KIT,Hedgehog,RAF,BCR-ABL,RET,B-RAF,BITE,RANKL,CLTA,osteoproterin,BCL6[8-11]。截止2018年8月31日,基于以上靶点设计的抗肿瘤药物的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针对CD类分子、TNF和Ras-MAPK-MEK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专利申请量(大于10000项)遥遥领先,受体酪氨酸激酶(~8000项)次之。CD类分子的专利申请量居首,这是因为科学家对CD分子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理想靶点,早在1993年就有公司以该靶点设计药物并提交了专利申请。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即为罗氏公司研发的抗CD20的利妥昔单抗,该药上市10年一直占据市场50%的份额,并且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