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内旅游目的地依恋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献》

《表1 国内旅游目的地依恋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内旅游目的地依恋研究述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内旅游目的地依恋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形成了在特定时期由特定代表性文献推进、引导的发展逻辑。早期,学者们多借助国外已有成果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是解构地方依恋的相关概念并构建研究框架,探讨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形成机制。唐文跃首次将人文地理学中活跃的“地方感”概念应用到对九寨沟自然观光旅游者的“人-地”关系探讨上,并提出了地方感研究的ODTG框架[3];周慧玲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形成机制进行阐释,并建议科学修订有关量表,更好地适应中国旅游现象[4]。中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来深入透析目的地依恋影响因素或其作用效果。钱树伟等采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以苏州观前街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型购物场所顾客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的影响[5];王坤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文化旅游区游客涉入各个维度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效应[6];当前,旅游目的地依恋研究的情境不断拓宽,红色旅游[7]、体育旅游[8]、宗教山岳型旅游[9]、观鸟旅游地[10]等情境下的目的地依恋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陆相林和孙中伟以西柏坡红色旅游的游客为例,探讨了旅游涉入、满意度对地方依恋的作用机制[7];盘劲呈和李海首次从地方依恋视角分析体育旅游过程中的地方与体验之间的生成关系,对两个领域研究都形成了有益拓展[8]。这些代表性文献的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