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后评价程序对比[21]》

《表1 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后评价程序对比[2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灾区恢复重建项目评估具有目标多样性,难以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估,评估方法会随着技术进步与社会诉求变化而不断演进。诸如随着社会公平、教育平等、就业效果等研究内容的纳入,产生了L-M法(Levenberg-Marquardt法,多用于处理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ANP法(The Analysis Network Process法,适用于非独立反馈系统的决策方法)和EM法(Effect Method法,多用于项目影响与结果的评估)等新方法,世界银行等组织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后评估体系(表1),同时公布了常用的调查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方法[28]。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出版的《灾后项目评价指南》等文件要求具体的评估指标要从政府政策、工程项目与实施操作等方面综合考虑,针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居民满意度等有相应的评估方法[29-30]。TSAI[31]曾提出一种利用多时相卫星图像和相关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区域滑坡灾后评价的方法,帮助台湾南部山区滑坡灾害发生后开展项目重建。在项目后效评估的各个阶段具有其对应的方法:在项目目标后效评估中多使用逻辑框架法,具体指标应依据项目性质与实际情况制定;在项目过程后效评估中多运用成功度模糊评价法,针对决策过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实施过程、运营管理等开展评估[32];在项目效益后效评估中对经济效益评估多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定量评价法,而对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估则采用价值评估法[33];在项目影响后效评估中,多通过实地调查与公众座谈会等方式采用公众参与法开展评估[34];在项目可持续后效评估中,重点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可持性开展评估,多采用模糊度综合评价法[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