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工厂化学结皮分析结果[5]》

《表1 不同工厂化学结皮分析结果[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硫碱比在水泥生产中的控制与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泥原、燃料中的钾、钠、硫等挥发性组分在一定温度下挥发,硫和碱在气态下结合成沸点较高的硫酸碱,之后随水泥熟料排出窑外。因此,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原、燃料的硫碱比,而是水泥回转窑系统内气态硫与气态碱的摩尔比[9]。从操作的角度考虑,当原、燃料的硫碱比使水泥回转窑内气态硫与气态碱的摩尔比接近1时,硫碱比最为合适[11]。水泥生产所用的原料以及热工制度不同,均会导致硫和碱的挥发特性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结皮的特征矿物主要包括2Ca SO4·K2SO4、2C2S·Ca CO3和2C2S·Ca SO4[5,6,12]。在这些结皮矿物中,只有2Ca SO4·K 2SO4含有K2O,且其质量占比远远小于SO3。孙树林等[5]通过分析不同水泥厂结皮的化学成分(见表1),也发现了结皮中硫的富集程度远远高于碱。硫和碱形成的融体只是引起结皮的诱因,水泥回转窑系统结皮堵塞还与融体对粉尘的粘结能力有关[13]。综上所述,挥发性组分的挥发特性以及融体的粘结能力存在差异是导致不同水泥生产线硫碱比的控制范围不一致的两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