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东北地区承接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表3 东北地区承接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承接转移问题研究——基于经济地理格局重塑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东北地区承接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构建,需要借鉴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选择的相关经验,进而选取出因地适宜的地区承接产业。既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进行了较多研究,但产业选择及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波特(1985)认为市场需求、生产条件、产业关联性、企业自身战略、产业结构战略以及产业发展机遇等六个因素对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有重要决定作用,同时六要素之间也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2]。赫希曼(1991)提出了“赫希曼认为基准”,他认为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的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往往通过关联效应较强的产业来进行确定[3]。国内学者则结合中国产业发展实践,也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其中,郭克莎(2003)认为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以及生产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4]。姚晓芳(2006)对此持有相同观点,在对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进行比较后,将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市场需求、产业竞争力纳入优势产业评价内容[5]。而曾德高(2011)等学者从现有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两个角度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6],并认为在遴选优势产业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并同时参考两类指标体系。综合以上学者研究,本文选取五个基准对东北地区承接产业选择进行测度。五项基准包括:关联强度基准、发展潜力基准、技术进步基准、动态比较优势基准以及产业结构基准。区域承接产业选择的因素很多,如何对其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并从中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这是设计区域承载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关键(王健、张卓,2014[7];朱卫平、陈林,2011[8];黄群慧,2016[9])。因此,本文将上述承接产业选择基准构成区域承接产业评价一级指标,并将反映各基准的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东北地区承接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