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混合培养鉴定新的次生代谢物的最新研究》

《表1 混合培养鉴定新的次生代谢物的最新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工多细胞体系设计与构建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2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Penicillium和Staphylococcus的混菌体系中发现了青霉素的存在,这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突破之一[1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合物在多细胞培养体系中被分离和鉴定。例如,共培养Fusarium tricinctum和F.begonia合成了对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具有抗菌性的抗生素物质Subenniatins A and B[27]。共培养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和S.aureus N315可以产生全霉素类抗生素物质,而单培养这两株菌都无法获得此抗生素[28]。基因组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揭示真菌系统中超过90%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基因簇在常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处于“沉默”状态[29]。例如Amyco-latopsis中的沉默糖肽簇[30]。有研究表明一些“沉默”基因簇的激活需要其他微生物分泌的一些激活因子的刺激[31]。表1总结了过去10年通过微生物混合培养发现的新型化合物,这些新物质中大多都表现出抗菌特性,且只能通过混合培养获得。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致病菌株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开发更多新型的抗生素刻不容缓[37]。多细胞体系的特性显示了其在抗生素合成方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