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Ni、Pt/Ni复合材料的EIS元件模拟结果》

《表2 Ni、Pt/Ni复合材料的EIS元件模拟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Pt/Ni复合材料的电沉积法制备与电催化析氢析氧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6可知:其曲线由一个不完整的半圆弧组成的。模拟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溶液电阻R1很小,电荷转移电阻R2较大,表明在电极表面有较大的弥散效应,表面存在局部腐蚀(点腐蚀),即电阻与电容的串联电路。实际体系测得的阻抗应为电极表面钝化面积与活化面积(即点蚀坑)的界面阻抗的并联耦合。但因钝化面积的阻抗远远高于活化面的阻抗,因而实际上阻抗频谱图反映了电极表面活化面积上的阻抗,即两个时间常数叠合在一起,表现为一个加宽的容抗弧。这里常相位元件CPE有两个值组成,即CPE-P与CPE-T。CPE1-P=0.849 3意味着粗糙和多孔的电极表面产生了双层电容,而且电极表面膜层较厚,电荷较难穿透,导致了较大的阻抗。经过电沉积铂以后,R1下降,R2增加,说明了沉积Pt使电荷转移电阻增加,CPE-P增加说明电极的粗糙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