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研究区阻力因子以及阻力系数的设置》

《表3 研究区阻力因子以及阻力系数的设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汾河源头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是生态“源”向外扩散中遭遇阻力的主要来源[27],研究区地形主要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川区三大类,海拔差异较大,因此选择高程、坡度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阻力因子。地表基面特征的不同,造成生态源地产生的生态能量在区域中扩散时受到的阻力也不尽相同。研究区汾河干流位于研究区中部区域,总长81.6 km,河道平均宽度220 m,考虑到宽度较大的河流对于生物迁徙的阻力较大,但是河流的连通性又促进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进程,为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因此,复杂的生态系统便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阻力系数反映了生态能量扩散的难易程度,地形阻力因子不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设来看,阻力系数基本相同,本文仅对土地利用阻力因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根据生物物种的分布及河流水系对生物物种迁移的阻力,设置模式一阻力值;另一方面考虑河流水系对汾河上游湿地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因此河流水系没有阻力,从而设置模式二阻力值。具体阻力系数的设置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