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人迎寸口针刺原则表》

《表3 人迎寸口针刺原则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帝内经》两种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盛虚脉象的治疗采取盛泻虚补的针刺原则,除此之外还有盛疾(留针时间短)虚留(留针时间长)的针刺原则隐藏在其中。《灵枢·终始》提及:“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一方虚浅刺之……疾按其痏……脉实者,深刺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泻法的针刺原则是深刺,出针后稀按针孔,补法的针刺原则是浅刺,出针后疾按针孔。关于补虚泻实的具体操作手法重点参考《素问·调经论》,《素问·调经论》提及“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顷”的虚实生成学说,与人迎寸口脉的阴阳倾移的疾病形成论点相符,故于具体操作上当遵从《素问·调经论》,“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补虚奈何?……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综上所述,泻法的针刺操作是吸气时候进针、刺深、不需候气、随呼出针、稀按或不按针孔,补法的针刺操作是呼气进针、刺浅、留针时间长、需候气、吸气出针、快速按针孔。补泻论及至此,尚有些许疑虑,泻留针时间短,短有没有数,深刺又有多深,这个问题在《灵枢·经水》论及:“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由此讲述了泻法的针刺规矩,因气血多寡不同而各经有异,“若夫度之人,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量度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由此讲述了除了规矩之外,到了临床遇到不同的患者需活法治之,不可拘泥规矩,程院婷[8]与陆永辉[9]均提及在遵循针刺深浅基本原则的同时,因穴位、经络及体质、病情、季节等情况调整针刺深浅。关于补法还有一个如何候气得气的问题,此方案于《灵枢·终始》已有提及,“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无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由此可以看出,得气的操作就是静心凝神、浅刺久留、等待得气,得气的实现需要环境、病人、医生三者的配合,缺一不可。2.3.3补泻原则———刺必气和乃止针关于人迎寸口脉针法的针刺原则,《灵枢·终始》有明确规定,如“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大致包含补泻顺序、补泻操作次数、针刺频率、结束指征4个原则,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