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自治时期浚河工程成绩表》

《表1 自治时期浚河工程成绩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传统城市空间的近代转型:以上海县城为例(1905—1914)》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工程成绩表四》,《上海市自治志》,第13-14页。

为了改善城市排水,市政机构先后10次疏浚包括护城河、肇家浜、方浜、周泾浜等在内的主要河道(见表1)。同时为了解决河道“旋开旋淤”的问题,也曾试图改变以往借调营勇不定期大浚河道的做法,转而采用常年雇佣工人、车船随时开浚的方式,并设立专款用于捞河(1)。然而,河道疏浚工程往往困难重重,填浜筑路降低了河道的通潮能力,加剧了河浜的退化,而居民侵占河岸、倾倒垃圾的行为也使得疏浚河道变得更加困难。护城河、方浜与肇家浜是华界内外的三条主要泄水河道,其中护城河秽臭淤塞,急需清淤,而城根公地又占满房屋,路狭人杂,河岸堆满杂物(2)。肇家浜、方浜横穿县城东西,城市排水、驳运货物均依赖它们,然而清末肇家浜河形窄隘,沿河居民又不知爱惜,秽物垃圾任意倾弃,河道容易淤垫。河道两侧均有房屋,或者一面房屋一面驳岸,若疏浚河道则驳岸房屋势将塌陷,不浚深则旋开旋淤劳而无功,同时更无处堆放淤泥(3)。1893年及1899年曾各大浚一次,均不及一年便淤秽如旧。1906年,市政机构曾疏浚城内肇家浜,由于河浜两岸无堆泥之处,故雇用船只乘潮而进,之后再乘潮而出,但是河道狭窄不易施工,潮小时船舶又容易搁浅,疏浚不到一年即淤秽如故(4)。可见,在人口压力加剧,房屋临河建造,河道愈加淤塞,卫生观念落后的情况下,通过疏浚很难维持河道通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