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偶氮染料脱色降解细菌混合培养体系》

《表1 偶氮染料脱色降解细菌混合培养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混合菌群对偶氮染料的脱色降解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偶氮染料的脱色降解研究中,细菌以其脱色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势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作用为细菌产生的偶氮还原酶或其他还原性物质使偶氮染料的偶氮键断裂,生成的芳香胺类物质可能被某些细菌进一步降解.单一细菌菌株脱色降解偶氮染料的种类有限,且作用条件适应范围窄,而细菌混合培养体系在这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许多细菌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能够共同作用降解偶氮染料.Eslami等在纺织废水污泥中分离出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变异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研究发现这两株细菌混合培养可以高效地降解活性红198染料,72 h内脱色率高达98.57%[20].Junnarkar等在印度的某染料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了4种不同的菌株,并将4株菌株构建复合菌系NBNJ6,研究发现该复合菌系对直接红81染料具有较高的脱色性能,且对其他不同结构的染料均有较好的脱色效果[21].Jadhav等发现假单胞菌SUK1(Pseudomonas sp.SUK1)、假单胞菌LBC2(Pseudomonas sp.LBC2)与假单胞菌LBC3(Pseudomonas sp.LBC3)具有协同作用,可使染料活性橙16在48 h内完全脱色[22].曾丽璇等在印染废水处理水解池中分离、鉴定得到10株菌株,并对这10株菌株进行单株及混合培养脱色.结果表明,分别属于10个菌属(假单孢菌属、克雷伯氏菌属、醋杆菌属、产碱菌属、邻单胞菌属、红螺菌属、欧文氏菌属、埃希氏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的10株菌构成的混合菌群的脱色率显著高于单菌,且对条件适应性更强、脱色时间更短[23].杨财容等对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多株偶氮染料脱色菌进行复配,并探究了不同复配条件下菌群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各复配菌群对偶氮染料的脱色能力明显优于单一菌株[24].Khehra等从纺织厂土壤中分离得到4株偶氮染料脱色菌株,将其组成功能菌群HM-4,该菌群可以在24 h内对AR-88进行完全脱色[25].Chen等在印染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到了多种偶氮染料脱色降解菌并构建了复合菌群.研究发现,该复合菌群对直接黑G具有较强的脱色降解能力,对染料浓度为200-3 000 mg/L的直接黑G,在48 h内脱色率高达99.6%-75%[26].上述细菌混合培养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降解结果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