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改良措施土壤孔隙特征》

《表2 不同改良措施土壤孔隙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改良措施对排土场土壤微形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壤孔隙的数量及质量对土壤中水、气、热等诸多因素均有影响,孔隙状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土壤质量的好坏。参照Stoops修订的标准对土壤微形态进行描述[15]。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孔隙度及微形态见表2,CK组土壤孔隙度较低,仅为10%,土壤致密,孔隙以裂隙、简单堆积为主,孔隙度团聚体结构以弱分离的整块状结构为主,表明铁矿排土场原矿土结构较差。改良措施B以复合堆积孔隙和面状孔隙为主,孔隙度为21%,分别比改良措施A、CK增加23.8%、52.4%,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且随着有机肥比例增大土壤孔隙度随之增大。这可能由于施用有机肥比例增大,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与酶活性的提高,促进了土壤孔隙的发育。但并不是有机肥施用量越多越好,已有研究表明有机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氮素淋失,抑制植物的生长[15]。改良措施C掺拌30%的黄土,孔隙度为33%,与A相比提高了106.25%,显著(P<0.05)高于处理组A,团聚体以团粒结构为主且带有少量板状结构,是3种改良措施中土壤结构最优的。掺拌黄土与排土场废石土的孔隙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但互相掺拌后孔隙度显著提高,说明合理客土可以有效改良矿土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