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特征》

《表3 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改良措施对排土场土壤微形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壤学中将大于0.25mm的团聚体称为土壤大团聚体,大团聚体的数量是评价土壤结构的重要参数,可以表征土壤结构的抗蚀性[17]。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析结果见表3,各处理组均是<0.25mm团聚体比例最高,范围在67.36%~95.71%。处理组A大团聚体(>0.25mm)的比例为30.5%,与大团聚体(>0.25)比例为4.29%的CK组相比增长610.96%,差异显著(P<0.05)。表明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排土场废石土大团聚体的形成,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8]。处理组B增施有机肥,其大团聚体(>0.25 mm)比例为32.14%,表明随着有机肥比例增加,大团聚体比例会随之增大。这与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中主要组成部分的腐殖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胶结剂,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缩合和聚合程度较高,分子量大,与钙离子结合生成不可逆的凝胶,同时胡敏酸在相反电荷的有机胶体的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凝聚,因此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处理组C 2~5mm团聚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可能是由于掺拌黄土的原因。处理组A与处理组C的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差异并不显著(P>0.05),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掺拌黄土不能有效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0.25mm)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