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五大连池5条火山沉积泥带样本Alpha多样性》

《表3.五大连池5条火山沉积泥带样本Alpha多样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五大连池不同火山喷发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结果表明,在Bergey’s taxonomy体系中,五大连池火山沉积物中共有23个细菌门类,其中占比0.2%以上的类群为12个,依次为厚壁菌门(52.37%)、变形菌门(17.468%)、疣微菌门(6.92%)、酸杆菌门(5.502%)、绿弯菌门(5.14%)、放线菌门(5.0 4%)、芽单胞菌门(G e m m a t i m o n a d e t e s,1.85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32%)、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1.112%)、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0.86%)、蓝藻门(Cyanobacteria,0.34%)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ae,0.202%)。在五大连池火山沉积泥中,与其他门类相比,厚壁菌门为绝对优势菌群,占比呈现显著差异(P<0.05),但其分支较为单一,以芽孢杆菌纲、梭菌纲为主,下分3目6科8属;变形菌门为相对优势菌群,在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均存在分支,占比0.2%范围内包括16目22科22属,分支庞大。疣微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在火山沉积泥环境中占比均在5%–7%之间,其他门类占比较少,均低于2%。在属水平,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45.55%),与其他菌属相比占比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占比超过1%的属包括Azospira(2.498%)、Paenibacillus(2.13%)、Blastocatella(1.618%)、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128%)、乳球菌属(Lactococcus,1.07%),暂定属Candidatus Xiphinematobacter(5.488%),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Anaerolineaceae(3.612%)、Unclassified Acidobacteriaceae(2.44%)、Unclassified Gallionellaceae(1.402%)、Unclassified Nitrosomonadaceae(1.342%)。此外,从五大连池不同火山沉积环境中的细菌组成差异来看,莫拉布山、药泉山、龙门山沉积泥中厚壁菌门分别为78.08%、61.33%、53.97%,占比过半,具有绝对优势;5条火山沉积泥带中变形菌门均处于11%–25%之间,分布比例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疣微菌门以龙门山(13.31%)沉积泥环境中占比最高,酸杆菌门以火烧山(10.95%)、焦得布山(10.1%)沉积泥中占比最高;绿弯菌门以焦得布山(11.16%)沉积泥最高,上述菌群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泥带(P<0.05);另外,焦得布山的嘉利翁氏菌属占比最高,相较其他环境呈极显著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