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质灾害地理场景建模》

《表1 地质灾害地理场景建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质灾害应急制图模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描述地质灾害处置全过程的地理场景模型,选择“信息”“范围”“时态”“载体”4个维度进行构建。其中,“信息”是指地理场景描述中涉及的各类基础和专题地理空间信息,主要包括以下4种:(1)背景信息,指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全过程相关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应急资源等背景信息。这类信息通常应在日常工作中搜集并提前准备好。(2)历史信息,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过程的回溯信息。这类信息通常应在灾害发生后整理形成。(3)现场信息,指地质灾害孕育、发生阶段从现场实时监测或者报送的各类信息。这类信息的获取通常需要提前建立监测网络或者报送网络。(4)评估信息,指基于前面3种信息,利用各种模型计算加工后形成的各类预警预报、评估评价信息。这类信息通常需要通过实时计算获得。“范围”是指地理场景描述的空间单元,可分为“小场景”和“大场景”。“小场景”是指地理场景中“信息”的承载区域为灾害发生地周围的空间单元;“大场景”是指地理场景中“信息”的承载区域为应急管理所覆盖全区域的空间单元。“时态”是指地理场景表达的时态性,可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指地理场景中的“信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不会随时间而变化;“动态”指地理场景中的“信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会随时间而变化。“载体”是指地理场景表达的媒体形式,分为“纸质”和“电子”。根据这个模型,地质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消亡等3个阶段的地理场景模型建模结果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