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鲁朗—通麦崩滑地质灾害类型、孕灾地质条件对比》

《表1 鲁朗—通麦崩滑地质灾害类型、孕灾地质条件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比研究区四段区域,鲁朗—东久段因为高陡边坡坡脚较厚第四纪松散堆积体的存在,在降雨和河流切坡的诱发下极易经过蠕滑—拉裂的变形破坏,形成土质滑坡;东久—拉月、拉月—排龙、排龙—通麦三段中地质灾害的主要载体为基岩岩体,区别于其他新构造运动不活跃区域的岩质斜坡,构造节理发育以及斜坡中的活动断裂是该区域的典型特征。三段中以拉月—排龙段地质灾害暴发规模最大,地质灾害类型以大型—特大型岩质滑坡为典型特征,受控于顺坡向发育的优势节理,其主要的变形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式,另外两段因为位于断裂带上,岩体多被节理裂隙切割破碎,在无特殊工况条件下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小—中型崩塌落石为主,变形破坏模式为倾倒、拉裂式。综合对比三段的孕灾地质背景,仅有拉月—排龙段存在顺坡向的优势节理,这也是该段暴发整体滑移式岩质滑坡的控制因素。因此,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西侧相邻的区域内发生类型、规模差别如此之大的地质灾害,显然是由不同区段具体的孕灾地质背景条件所决定的,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