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造血微环境细胞组成及功能》

《表1 造血微环境细胞组成及功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造血微环境细胞组成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造血微环境的细胞组成及功能,可以发现,随着胚胎发育,造血微环境的细胞种类越来越多,造血龛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早期的内皮细胞到胎肝时期的肝细胞与血管周细胞,再到成体骨髓的MSCs与成骨细胞,微环境对HSCs的调控作用也越来越复杂;从AGM区分泌的M-CSF、SDF-1、TGF-β1/2/3等因子,到胎肝分泌的EPO、TPO、SCF、ANGPTL2、IGF2等因子,再到骨髓分泌的SCF、CXCL12、IL-6等因子,逐步促进HSCs的成熟、增殖及血系分化(表1)。然而相似的是,这些因子都通过配体-受体作用激活HSCs/HPCs的NOTCH、EGF、WNT、BMP/TGF-β、TNF/IFN/NF-κB等信号通路参与造血调控[78],其中SCL/TAL1、LYL1、LMO2、GATA2、RUNX1、MEIS1、PU.1、ERG、FLI-1、GFI1B这10大转录因子决定着HSCs的命运[79]。此外,相对于研究较为明确的内皮细胞和MSCs,近来年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存在于各个造血时期的微环境内,它的存在促进了EHT过程,但对于HSCs增殖及分化方面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是血系细胞还是非血系细胞,对于HSCs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调控作用,而这些微环境细胞中哪些关键组分发挥主导作用;多组分之间如何协同作用;每一类微环境细胞是否存在特异的亚群介导HSCs干性维持;如何分离鉴定关键组分用于HSCs的体外扩增等问题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