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3—2014年资源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及Malmquist生产率》

《表3 2003—2014年资源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及Malmquist生产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资源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BCC模型得到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表3所示,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水平中等偏上,2003—2014年期间工业用地平均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水平的76%,效率有效的资源型城市占总数的31%,研究期内利用效率有上升趋势。但是有近二分之一的城市工业用地效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东北地区七台河、鹤岗,西部地区铜川等衰退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仅仅只有0.3左右,西部地区平凉、攀枝花,中部地区淮南、忻州等成熟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也只有0.4~0.5,效率水平严重低下。只有部分成熟型城市如东部地区湖州、三明,西部地区广安、达州,中西部地区成长型城市朔州、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东部再生型城市徐州、宿迁等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水平(1)。根据投入—产出冗余计算发现,资源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之所以与最优投入产出水平有一定差距是因为在工业用地利用期间对工业用地、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的投入存在明显的冗余,七台河、双鸭山、辽源等衰退型城市在工业用地面积及工业用电方面投入过多,使得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产出低效;平凉、衡阳等成熟型城市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偏多,多余的资本和劳动力未能发挥相应作用反而使得产出效率不高。所以,合理调整资本、劳动力及资源的投入、避免浪费是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具体来看,纯技术效率从2003年的0.786波动上升到2014年的0.853,规模效率从2003年的0.925升至0.940,而且规模效率水平优于纯技术效率水平,这表明偏低的利用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技术效率改进的空间很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可以极大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合理调整工业用地规模,充分发挥工业用地的规模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