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农户适应行为与生计感知》

《表2 农户适应行为与生计感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生态系统重构背景下农户适应行为及影响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增加收入方式包括打零工、采黑枸杞、开商店等。

针对社会—生态系统发生重构中面临的生计挑战,农户如何选择生计适应策略应对变化风险成为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关键。本文将农户适应行为定义为应对外部环境风险(环境变化、管理制度、社会经济政策变革等)所采取的维持或保障家庭生存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根据农户调查数据中具体适应行为与特征,参考已有研究成果[37,39],将其划分为五种适应类型(表2),涉及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主动适应是指适应主体为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并维持或保障家庭生计可持续,而不受外界干扰积极主动采取的生计方式。被动适应是指适应主体为应对外部环境风险,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界压力,被迫(被动)采取的生计方式。其中,主动适应包括传统农业调整、现代农业发展、生计多样化和社会援助四个方面。传统农业调整包括采用节水技术减少用水、改变作物类型和改变养殖品种。改变作物类型和采用节水技术减少用水是农户选择最多的两种适应行为,而选择改变养殖品种较少。绝大多数农户认为,传统农业的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尤其灌溉水费价格太高,市场不景气,难以维持生计。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和特色林果等现代农业发展,受市场影响较大。选择日光温室种植的农户占28.57%,虽然其经济效益比传统种植更可观,但由于不同区域水质差异和市场等因素,湖区乡镇日光温室的发展受到限制。66.15%的受访农户选择暖棚养殖,由于肉羊的价格持续偏低,近几年效益不尽人意,农户肉羊养殖数量不断下降。仅11.49%的受访对象存在特色林果业种植,农户表示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效益。